《金融科技存量人员与增量技术的冲突和发展》这个题目我讲过两次。一次是在双态IT联盟乌镇峰会金融科技人才分论坛谈过;另一次就是在上周信通院主办的《中国金融科技产业峰会》上分享过。


以下文字由这次会议PPT整理而成,并对内容做了补充和扩展。
 

01

新形势,金融科技启动新一轮技术培训

 

因为工作关系,我有机会近距离观察金融科技的人才培养。任何宏观的定位不落到实处都是镜花水月。翰纬培训第二次重启是在2016年,这个时间正逢技术蓬勃发展,我们称之为:新形势,金融科技启动新一轮技术培训。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外部技术发展与内部人员能力之间的冲突。
 

 

必看!2019年翰纬培训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独家观察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在互联网大势之下如何适应,如何发展,如何突破最终都离不开人的能力。既要跟进敏态业务,又要兼顾稳态业务,因此在发展过程中现有人员能力提升最为紧迫。
 

 

必看!2019年翰纬培训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独家观察


02

杂的背后是客户成熟度不一

 

 

从2016年到2019年,翰纬培训做了各类培训,合作讲师60余人。从下图的分布来看,总体印象是“杂”。十年前翰纬很专,基本就是ITIL培训。但十年后我们选择了比较艰难的一条路,这很考验翰纬的组织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
 

 

必看!2019年翰纬培训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独家观察
 

杂,是因为客户需求不一,背后则是客户成熟度不一。金融客户比较实在,不会去整花里胡哨的培训,强调实用。实用的背后就是“对我有价值”。价值背后就是解决了我的问题。从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看出客户正在或计划实施的技术领域和管理领域。横向一比较,我们看到了IT管理和实践的成熟度差异。

 

最近连续遇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我们和客户交流培训时发现,谈开发他们没兴趣,讲测试他们没反应,说运维他们没动静,但我们提到软技能,他们眼前一亮,说:这个我们也要!从这个反应我们判断,应该是有一批技术骨干提升到了管理岗位。细问之下,的确如此。

 

03

咨询式内训是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关注的模式

 

下面是翰纬培训总结的当前个人学习的几种模式。

 

自学模式:对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而言,自学都不是问题。你们可以去看看金融客户招的人哪个不是985/211,很多都是硕士以上,学霸们还需要担心他们读书吗?

 

公开课模式:读完拿证对金融客户没有吸引力,所以这几年翰纬培训公开课越开越少。

 

内训模式:翰纬培训进一步总结为:咨询式内训。这也是翰纬培训做得最多的培训方式。金融客户对实际解决能力特别看重,所以他们对讲师的要求是“踩过坑,填过坑”,就是要听掉坑如何爬上来的经历。

 

社交模式:这几年各种技术峰会铺天盖地,技术会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但有意思的是,金融客户参与比例并不高。我曾在讲课时候问过一些学员,这些知名峰会你们知道吗?他们都摇摇头。
 

 

必看!2019年翰纬培训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独家观察
 

最后,说说如何平衡冲突。我先来逐一解释这些冲突以及翰纬培训如何应对这些冲突。

 

1.可支配的学习时间与不可支配工作时间的冲突

忙是常态,但再忙也要给员工留出时间学习。不少金融客户一直在工作和培训之间平衡,尝试如何在保证工作的同时兼顾培训。我们的培训时间甚至都会安排在下午3点到晚上7点半。曾经,我每个工作日下午讲两个小时,连续讲一周把课讲完。这都是工作和培训兼顾带来的变化。

 

2.  学习上投入的精力与家庭上投入的精力在分配上的冲突

我曾经把时间分为:个人时间、家庭时间和工作时间三类。这里面最能牺牲掉的是个人时间。在不同时期要去平衡家庭时间和工作时间之间的比例。培训不能全部占用周末。金融客户和互联网、创业公司不太一样,大家还是比较看重家庭生活。不管什么原因,我们培训也要考虑到这个因素去服务好他们。

 

3.  培训即刻见效与“慢”培训的冲突

不止一次被问到:你们这个培训能解决员工什么问题,提升哪些能力?但我每次回答都是:培训可以解决你某个技术问题,但无法对能力即刻见效,需要投入和悟性才能慢慢显露出与以往的不同。速效不是培训的目的,如果有,那就是考个证。


4.  能提供的预算与市场可接受价格之间的冲突

这个可能是翰纬培训遇到的冲突,不一定有代表性。因为翰纬培训定位在中高端,所以我们经常发现客户预算与市场价格之间冲突挺大。但最近一年这个冲突逐渐减少,毕竟客户经过一段时间摸底也发现市场价格在提高,原来的预算已难以满足高要求的内训价格。
 

 

必看!2019年翰纬培训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独家观察
 

冲突是客观存在,对于翰纬培训来说,逐步解决是挑战,也是能力体现。在冲突中寻求发展,在下一期我会着重来讲讲翰纬培训如何多方位去参与到金融客户的人才培养。